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

  (一)问题行为的性质

  问题行为是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 参与学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 其主要表现为漫不经心、感情淡漠、逃避班级活动、与教师和同学关系紧张、容易冲动、上课插嘴、坐立不安、活动过度等。

  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概念不同。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一种总体 评价,他们往往有较多的问题行为,但在正常的班级里,其人数甚少。问题行为则是一个 教育性概念,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某一种行为而言的,而且除了差生或后进生有问题行为之 外,优秀学生有时也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里灵活而机智地处理和矫正问题行为。

  (二)问题行为的类型

  心理学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分类。

  美国心理学家威克曼把破坏课堂秩序、不遵守纪律和不道德的行为等归纳为扰乱性 的问题行为,主要包括不安静听课、哭闹、随意走动、随意站起来、拒绝完成学习任务、不听 从教师指令、大喊大叫和赖地等行为;把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归纳为心理问题行为,如不 敢与老师对视、拒绝回答问题、严重的不安情绪等。

  美国心理学家奎伊把问题行为分为品行性问题行为、性格性问题行为以及情绪上、社 会上的不成熟行为等三种类型。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

  一般说来,课堂里往往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课堂行为指与促进课堂教学目的 实现相联系的行为,而消极的课堂行为则是那些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对产生消极的课 堂行为的学生也要善用奖励,让学生看到他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承认;当 然,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采用讽刺挖苦、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2.釆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针对课堂问题行为,可以综合采用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和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见第十一章第三节)。

  本章总结

  1.课堂管理概述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 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有教师的领导 风格、班级规模、班级的性质以及对教师的期望等。

  2.课堂群体的管理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 联合体,有三个基本特征,对个人活动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 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其发展经历三个阶 段。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式群体内部,学生们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上,形成以个人好恶、兴趣 爱好为联系纽带,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组织。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需要协调合作。群 体动力的表现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3.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纪律是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课堂纪 律分为教师促成的、集体促成的、任务促成的和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情境结构的安排体 现在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和学生座位的分配等几个方面。问题行为是指不 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从不 同的角度对课堂问题行为可进行分类。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方法有正确对待学生 的课堂行为和采用行为矫正以及心理辅导来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