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第十一章 康复第三阶段:返璞归真—走入真我

  放弃你所熟知的,你将知道更多;

  不怕失去所拥有的生命,将会获得更伟大的生命。 离开亲爱的朋友,去领会更大的爱,

  去寻找一个地方,

  比家更温暖、比地球更宽大。

  汤马士 ·吴尔夫(Thomas Wolhe)

   年龄会带来智慧,在我们一步步渡过生命的关卡,且克服重 重危机后,智慧的最佳定义是在事物中分辨轻重的能力。在智慧 中我们能看见事物的全貌,因此智慧需要足够时间的孕育才能累 积而成。智慧使我们能从各个角色看事物,让我们从整体来了解 部分。

  印度教先知奥罗宾多(Aurobindo)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们 必须在认最高峰后,才能真正了解低谷。”

  在第三阶段中,我们将走完自我康复的旅程,这个阶段的境 界不同于前两个阶段。我们不再做准备工作,而是直接面对目 标——完整的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更能认清什么是上瘾的 生活方式中的核心问题。

  “十二步骤”复原计划的最后一步为:“在实行此十二步骤而 获得灵魂上的省悟后,我们要试着将此重生信息带给仍在沉溺中 的人,并在生活中全面实行所学的原则。”

  在这个步骤里,我们更清楚地看出:上瘾行为的核心是灵魂 的死亡。相互依存是一种灵魂上的问题,走出沉溺将带来灵魂的 觉醒,这种觉醒将在每天的生活中恒久地维持下去。灵魂觉醒之 后,我们对事物会有新的观点及新的体验方式。

  第三阶段是灵魂觉醒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只要愿意认真 地去探索及发现,我们会进入一个陌生的境界。以前我们的自我 意义取决于行为鮮坏与成就高低,在第三阶段里,我们将超越自 我及自我层面所着眼的意义。

  我们不再完全注重“做什么”,而将关心的焦点放在“是什 么”。它让我们开始了解自己存在的本质——我们的真我。这种了解不是历史性,也没有时间性,却是出自于我们恒久的内在。

  在第三章曾列出人类的基本需求表,乃是基于马斯洛的研究。 马斯洛一生致力于研究人类的最高潜能及了解人性的伟大,他投 人精力研究所谓的自我实现以及高峰经验,他的结论是人类有一 个如金字塔形状的阶层性需求。他称那些最基本的需求为“缺乏 性”(deficiency)需求,而我则称之为“依赖性”(dependency) 需求。在本章之前,我也曾讨论这些依赖性需求未获满足所导致 的问题。

  马斯洛认为一旦依赖性需求获得满足,个人便能接着追求更 高阶层的需求,他称之为“存在性”(being)需求。这些较高层次 的需求,关乎个人的自我统整、自主、正义、真理、善良、美丽、 终极意义以及智慧。“依赖性”需求及“存在性”需求彼此相关。 我很难想象一个饿肚子的人,会有心情追求正义和真理;或是一 个缺乏爱和亲情的人,会关心自主或自我统整的问题。

  马斯洛认为每一阶层的需求都各由某种意识或认知掌管。较 低阶层的需求属于自我的掌管范围,而较高阶层的需求则为合一 (unity)的意识所掌管。在第四章的插图中,呈现了有关人类意识 的理论。我们可以立刻了解:走人真我取决于个人对自我问题解 决与否,许多学者和专家早就提出这个见解。

  杰奎琳?司摩(Jacquelyn Small)在其《转变者》(75-ans/ormers ) 一书中曾说:“自我会不断将我们带回过去那些需求未曾满足的阶 层,直到需求被满足为止。”

  童年依赖性需求未被满足所产生的问题,是我所谓的“小大 人”问题。内心存有不满足的成人会一直受其干扰,而以不健康 的手段满足那些需求。在第二阶段的复原计划中,我们发掘这些 需求,并提供一个以成人方式满足它们的空间。一旦自我不再饱 受困扰而获得重建,个人就能自由地超越自我。

  当我们走向自我完成及整合的道路上,自我必须被超越。自 我代表着我们受限制或狭窄的意识。自我的目的在于适应环境、 克服问题并获得生存,我们借着它和未来世界相处及满足我们的 依赖性需求。要胜任我们的生活,必须有强壮的自我界限。过度 敏感的相互依存者,生活常常充满痛苦和威胁不安,倘若我们的 自我界限仍然脆弱不堪,连做梦都达不到第三阶段——发现真我的阶段。

  内在旅程

  我们无法开始内在旅行,除非家庭咒语被破解,而“哀悼” 的工作也已进行。

  当我们的自我界限够坚强时,世界就不再具有威胁性,因为 我们知道可以照顾自己,也知道自己拥有足够的内在资源去应付 问题,因此不必经常生活在紧张、警戒当中。在这样的状况下, 我们的自我才有闲暇做超越自己的工作。事实上,超越自己是一 种内在旅行。

  这段内在旅程也是一种朝向灵性迈进的旅程。缺乏这一趟旅 程,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真正是谁。其实,真我的存在以及终极的 自己,不限于家庭角色,更超越于性角色之外。真我无法由外在世界发现,只能从内在生命的静默中去聆听。

  第三阶段的旅行有两项重点:第一,相信在我们的自我以外, 尚可能有未知的更高的生命;第二,仍要料理来自过去的未了事 件,否则仍难以超越我们的自我。

  放松对自己的控制

  如果心灵和身体相同且相通,我们可以练习以更深沉有力的 方式运作身体并掌握心灵,学着放松自我的控制;将自己交给更 高层意识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许多人在将自我交给他们的“更高力量”时,会体验到一些 特殊的力量。我所发现的可摘要如下:

  1.许多重要的智能活动都在意识察觉之外进行,例如,生理 回馈、梦、直觉、家庭系统、角色和自我防卫等。

  2.暗示及自我暗示的力量远大于一般的假定。我们早在婴儿 期就被施予类似催眠的“咒语”中生活,这个“咒语”往往来自 我们的原生家庭及文化中,是在不知不觉中承自他人而深深影响 着我们。

  3.我们会抗拒自己最渴望的事物。言语上的自我防卫、否定 事实、妄想、固着角色等,都阻止我们接近高层意识。

  4.每个人都有直觉的能力和创造力,也有无穷的超感知觉及 能够自我整合、自我组织的心灵。

  5.高层意识和任何其他形式的意识都有关联(无论是杜克大学研究的心电感应或是史丹福研究所的遥视实验)。

  6.毫无疑问,富有创意的潜意识心灵,为我们的生命设计了 一个“蓝图”。当我们回顾以往的生活时,可以清楚地看出自己的 生活并非漫无目的,而是有计划地前进;而我们可以自由决定是 否要遵循这个计划。

  7.倘若我们愿意遵循自己高层次力量的计划,可以预见的是: 我们的行动将与周围人的最终福祉和谐不悖。

  8.我们不必担心在自己需要时,没有所需的资源而无法施行 上述计划。爱因斯坦说:“心灵和物质都是一种能量。”有些数据 证明了心灵力量对物质能量的影响(包括运用精神力量移动物 品)0

  9.清醒的生活是经常冥想祈祷、富有创意直觉的心灵所做的 选择。

  10.我们若想听到未经扭曲的内在声音,必要条件之一是对事 物持有开放的心胸。规律的默想、祈祷和逐渐超越自我亦属必须 的步骤。

  以上十项摘自威理斯?哈曼(Willis Harman)的研究。

  未完成的自我需求

  在第三阶段,我们要走过“自我”,朝向统整的“真我”。然 而,在此旅程中,需要先有强壮而健康的自我,先使自我不被过 去种种未了结的事件纠缠。

  我们想要活出真我就必须超越自我,然而对于自我的种种需 求,必须真的走入个人及人际层面,才能渐渐走过和超越。只用 忽略或回避的方法,毕竟无法解决那些未完成却需要完成的事。

  许多人在自我结构还不坚实、尚不能成为扩展的基础以前, 就急急忙忙地跳进祈祷、默想、梦的解析及其他精神方面的自我 改造。我看到许多人在仍具有高度相互依存心态时,便成为精神 境界的拥护者,甚至成了精神医师,于是又为自己制造另一种形 式的妄想和自我欺骗。个人在这样的情形下,很容易对某种意识 层面中的亢奋状态上瘾。

  另外有一点必须一提:处于高层意识的人,有时看来似乎不 太正常,对于生活在自我意识层面的人来说,前者显得怪异而难 以了解。

  如同自我无法理解梦的语言和意义,我们常说:“我昨夜做了 一个怪梦。”对自我来说,梦是怪异的,但对于以符号及心像思考 的较高层次意识来说却不然。对于唯物主义的自我来说,圣人经 常不是被视为小丑就是笨蛋。他们看来愚笨,而他们全心全意为 理想献身的行为也与上瘾行为难以区分。

  好在大部分的人都不需为这种神圣的事太过操心,所以一般 而言,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在进人高层次、合一的意识前,先超越 自我。

  第三阶段是为一个人带来转变的旅程。找到真我以后,我们 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生命。在这以前,我们相信外在的事 物——包括吃和癮——能为自己带来救赎,但合一的意识却清楚 地指示:没有任何一件外在事物能让人真正快乐。我们的快乐要到内在生命中寻找,“我们的王国存在于我们心中”。

  信念的力量

  我们的生活受限于我们的信念。在我酗酒的那段日子里,我 相信生命和快乐取决于外在力量,于是我也做出符合该信念的选 择。错误的信念导致错误抉择,最后便会制造一个和自己的错误 信念一致的世界。

  去年的圣诞节,我从一个亲身体验的事件中,明白信念形成 世界观的道理。我和一位朋友及他的叔叔一起去购物中心。这个 购物中心在假日是休斯敦最拥挤的一个地方。那儿交通紊乱,从 我住的地方到那儿只有8公里,开车却要花40分钟。

  我的朋友是给人感觉非常温暖和有爱心的人,有着具感染性 的微笑,他爱人类并认为人性本善。他开着车在20分钟内就将我 们送到购物中心;他挤开人群让我们通行时,一直带着迷人及礼 貌的笑容,信念为他创造了一个温和而友善的世界。

  回程时是朋友的叔叔开车,他是个严肃的人,相信“人都不 是什么好东西”。结果我们花了 20分钟才离开那儿的停车场。他 鄙视地看着别人及粗暴地对其他驾驶人叫骂,没有人愿意让路给 他。最后,一位和善的老太太让了路,他居然对她做了一个粗鄙 的手势。他不仅创造了一个符合他信念的世界,而且在有机会改 变信念时予以拒绝。

  信念决定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我们经常投射自身的 感觉、思想及态度给周围环境,借着扭转自己的世界观创造一个 不同的世界,即用内心的信念创造外在世界,而非外在世界决定 我们的信念。我花了 42年的时间才了解这一点。相互依存之所以 是灵魂之病,是因它认为个人的内在平安快乐要依赖外在事物取得。

  第三阶段的旅程即带领我们探索内在的王国。这段过程需要 一些精神上的纪律,包括前两个阶段所要求的决心、承诺及不急 于改变的态度。

  如同在第一阶段里,个人需要一位支持者;在第二阶段需要 团体或治疗者的支持;在第三阶段个人则需要一位精神上的导师, 这样的人或许能在小团体中找到。他可能认识一位他想接近的指 导者并寻求其支持或指点,也可以寻找一位牧师、神父或一位有 宗教信仰的好友协助。在此阶段初期,他人的辅助很重要。很少 有人了解如何做梦的解析,也几乎没人知道该如何默想。大部分 的人持续着童年时的祈祷方式,不知道如何扩展他们的祈祷生活。 此外,记录精神生活上的心得,对许多人来说也是件陌生的事, 因此一位精神方面的导师是第三阶段不可或缺的。

  “十二步骤”复原计划能直接引导我们到内在的王国。这个方 法源自于“牛津运动”(Oxford movement)的六条教义,该运动 在1833年发起,是一种注重忏悔和跟随神的引导的宗教运动。这 六条教义是一位名叫法兰克?布克纳(Frank Buckner)的牧师灵 修生活的体验。戒酒无名会的创办人曾参与美国早期的牛津运动, 因此他们取用了牛津运动中所倡导的教义和精神。

  简称为A.A.的戒酒无名会一开始即清楚表示,真正的复健 乃发生在精神觉醒后,酗酒的背后隐藏着“灵魂破产”的问题, 原因是来自“病态的病态”以及“灵魂之杯”的破洞——相互依 存。酒瘾或其他上瘾、沉溺、强迫行为,均代表着破裂的内在自 我——内化的羞惭、残障的意志或者相互依存——灵魂破产的方法。

  “十二步骤”复原计划中的第十二个步骤讨论了精神觉醒,第 十一个步骤则直接讨论祈祷和默想。

  祈祷和默想的方法有许多种,没有哪一种特别正确或特别好, 真正重要的是经历。若没有感觉,这些祈祷行为就失去了意义。 我必须强调的是,信仰并非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品,或只是一件有 空或有兴趣时才做的事。

  内在的生命

  一旦我们展开探索内在的旅行,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内心 会充满一种新的平安和宁静,感觉内在生命完全属于我们;它可 以完全依赖自己而不依赖外在事物生存。在体验这个新生命后, 我们可以信赖它而不需担心会像以前一样轻易消失,也不需再借 助外在事物使自己快乐,我们自己就可以制造那些美好的感觉。

  在持续的默想中,一种新的精神能力出现,宗教大师们称之 为“静观”或“启示”。这并非一种知觉或智能上的洞察力,而是 在持续静默中才会出现。

  精神戒律的领域中一致强调要进入寂静的心境。学着安静自 我的意识,休息是需要练习的,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必须小 心,不让浮夸的心态侵人默想技巧的学习中。浮夸的心态使我们 妄想,祈祷冥想能为自己带来伟大的经历及上帝的眷顾。学习默 想要有一种滴水穿石的精神,但浮夸的人却希望用水强烈地冲激 石头以收立即之效。这种做法定是徒劳无功的。

  心静之后,洞察力自然越来越强。

  在意识上直接无碍的接触,意味着能经历喜悦。我们一旦经 历了真正的平安喜乐,就再也不会留恋由沉溺、上瘾所带来的短 暂喜乐。对于平安喜乐、万物合一的渴望,表示我们正向内在王 国前进。

  和内在生命接触后产生的宁静和平安感,能完全转变我们对 生命的观点。由于新的自己代表一个新的意识状态,我们也会开 始以此新观点去看待生命。

  我的故事

  以我个人为例,我现在领悟到以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必要的。 我必须经历酒瘾的折磨,才能了解上瘾行为所造成的痛苦。由于 来自病态家庭,我才能了解那些导致家庭病态的规则,这些经历 让我今天能在这里和你们讨论家庭问题。

  如果我的父亲不酗酒,如果我的家庭没有问题,我绝不会制 作有关家庭问题的电视节目,更不可能写这本书。我的生命注定 要受苦,而受苦能扩大我的意识范围。布鲁依(LeonBloy)曾说: “在我们的心中有些部分是个盲点,仿佛不存在一般;唯有借着痛 苦,才能洞察这些部分。”

  没有受苦的经验,无法真正了解病态的家庭系统,也无法为 充满沉溺性的社会做见证,更没有机会亲身经历复原的过程,以 及向毒性教条挑战。从真我的观点来看,我的生命是完美的。

  我曾失落内在的孩子而又找回了他,也由此开始发现真我的 旅程。在我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己时,自我察觉能力日渐增长, 和自己的挣扎越来越少,很少为自己的行为而争战不休。我发现 唯一胜任自如的事就是做自己。成长和转变的路越来越轻易,诚 如司摩所说:“没有什么是必须做的事,只有必须做一个人——自 己。”

  我对自己的存在有更深层的领悟。这种领悟对我的影响非常 大,也带来精神的成长。真正的我与我的性别角色、家庭角色或 任何成就都没有关系,事实上,我的真我大过任何自身以外的 事物。

  多年前,当我还在修道院时,读了许多和我现在所写的有关 的书籍并深受其影响。我记得当时读了马斯洛有关自我实现者的 特性,包括享受独处及不介意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他形容完成自 我实现的人,喜欢倾听别人对他们的意见,但很少受其影响。此 外,他们也超越了二分法,在他们眼中再也看不到截然相反的 事物。

  他们的意识是和谐一致的。对他们来说,工作和游戏没有什 么两样。他们越是天真而有赤子之心,也就越发成熟;越是独立 自主,也就越发合群。对一个习惯取悦他人的人来说,上述特性显得自私而狂妄。 我曾读过伟大的神秘主义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的著作,且为一个句子而深感困惑,他说:“我们必须格外能够特 立独行,承受孤独。”孤独会勾起过去被遗弃的痛苦,当年困于相 互依存中的我,非常害怕孤独。

  如今,我渐渐了解自我实现的真意。今天的我是属于自己的, 而我愿为生命和行为完全负责。我为自己而活——也正是为此而 来到这世界。这段路途何其漫长——从被放在担架上送进医院的 戒酒中心,到如今进入高层意识;这段路途何其遥远,然而早在 那段沉溺于酒精的岁月里,这一切的努力历程其实早已开始进行, 只是自己浑然不知。

  我满怀欣喜感谢上天让我以如此曲折的方式成长。现在我不 再害怕进人自己内在,也不再因为改变熟悉的方式而焦虑,我所 体会到的喜乐,可用汤马士 ·吴尔夫的话来形容:

  放弃你所熟知的,你将知道更多;

  不怕失去所拥有的生命,将会获得更伟大的生命。

  离开亲爱的朋友,去领会更大的爱,

  去寻找一个地方,比家更温暖、比地球更宽大。

  对于这一切,我要再加上一句话:亲爱的朋友,请你也用心 寻找一个永不被遗弃、永不再孤单,且不必被完美主义驱策的 地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