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心理学书籍

为何常“自我交谈”,就能不对信息抉择有偏颇

  一般来说,一个人信心不足时,是体内两部分在相互斗争中,内在的批评者会在 特定的场合使一个人表现失常;而信心陷阱会不停地消耗着一个人的自我信念和乐观精神。

  我们的头脑时时刻刻都在评价我们自己的表现,或是给我们提建议,或是对周围 发生的事情进行解释。心理学家称之为“自我交谈”。理想的情况下,这种自我交谈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事物,振奋精神,并且在不熟悉的环境里给我们安慰,当感 觉受到威胁、遭遇危险时,这种自我交谈就会变得丑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原 本正确看待的事物受到干扰,对于信息的选择也就变得偏颇。于是,批评取代了建议, 乐观变成了悲观。这时的自我交谈就成了一个批评者。

  尼古是一个科技公司的高管,现在他变得越来越糟糕了。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对 其进行了评测,测评的结果显示尼古垄断信息,很少让他的团队参与决策。他不愿分 派责任和权力,总是亲自承担最重要的任务。这让他的下属们感觉他总是将他们拒之 门外,并觉得尼古对他们没有信心。他们抱怨说他们被剥夺了权力,而且和他们的老 板之间没有任何积极的联系。然而他自己却否认,他说自己其实很信任他的团队,但 是涉及一些重大项目的时候,放弃控制权会让他感到焦虑。

  他的问题根源在于缺乏自信。为了验证这种判断,人力资源经理让他在其后的几 天内每天都写一篇日记,记下那些让他感觉自信受到威胁的情况以及他在这些情况中 的感受。

  一个星期后,确认让他内心的批评者出现的先发情况是一些让他感觉失去控制权 的局面。比如他在日记中写到,有一次,他等着两个下属就他们正在编写的一份报告 向他汇报情况,而他只能等着他们主动和他联系,这使他的工作停顿下来,并使他很 难在最后期限前完成手头的任务。他的自我交谈揭示出他倾向于把由于失去控制权而 引发的问题放大化,同时把他应对问题的能力缩小化,而且他还爱进行情绪化思考, 认为自己的消极想法是对事情真实状况的反映。

  确定“内心批评者”的来源并不总是很容易的,但是对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帮助做到这一点。这三个方面可以概括为A、B和C。A表示先发情况,即导致这 个批评者出现的那些事件和情况;B表示影响我们思考和感受的行为;C代表产生的行 动或后果。上面的对尼古的辅导过程,可以“挖出”其内心的批评者,使其工作更有效率。

  尼古管理的营销部门负责公司的一些重要的营销工作,团队成员分布在各大城 市,都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能够在最少的监管下进行工作。这使他形成了一个有 益的内心图像,当他感到自己内心的批评者又开始蠢蠢欲动时,这个图像可以对他 有所帮助。看着自己用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行为和想法,尼古不得不承认他对自己 和他人缺乏信心,并认识到这是导致他总担心失去控制权的原因。用一个“内心的 指导者”帮助他对自己的感受和情绪进行重新思考,让他在失去控制感的情况下不 再作出情绪化的反应。

  通常情况下,自我否定是暂时的,但对那些本来就容易悲观的人来说,这些负面 的想法往往会演变成一种对生活的自动反应,成为一种常态。这时,每件事情都被看 成是一种威胁,我们应学会自我调节,减少对自身价值的侵蚀。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全球通史 人类简史 时间简史 未来简史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