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心理学导论

第十七章 能力

第一节:能力的概述

  一、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和活动紧密联系着。一方面,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从事某种活动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掌握活动的速度和成果的质量被认为是能力的重要标志。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指出:如果一个人能迅速地和成苗掌握某种活动,比其它人较易于得到相应的技能和达到熟练程度,并且能取得比中等水平优越得多的成果,那么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有能力的。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因素是多方面的,能力是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不是唯一的条件。个人的知识经验,活动动机和身体健康状况等都是完成活动所必需的,所以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有两种涵义:其一是指个人现在实际“所能为者”;其二是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个人“所能为者”是指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例如,一分钟内能打出60个英文单词,会开飞机,能讲几种外语等等。个人“可能为者”是指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它不是指已经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而是指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密切地联系着。潜在能力是实际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实际能力是潜在能力的展现。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单一的能力即使达到高度发展水平,也不能称为天才。例如,仅有非凡的记忆力,不能称为天才。天才并非天生之才。它是在良好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加上自己的主观努力发展起来的。天才和天才人物,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社会的进步,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会激发不同天才的发展。恩格斯在谈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时指出:“这是一个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是一个需要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候。

  二、能力和知识

  在教学工作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不要使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失调。“就是这个意思。

  在能力和知识的关系上,曾有过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的争论。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他们认为,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不可能全部灌输给学生,教育与其灌输知识,不如发展能力,教师应该用一些专门的知识去发展学生的智力。他们重视拉丁文、数学和古典文学等学科的教育,轻视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他们认为,学生的心灵是一个容器,需要各种具体知识来充实,学生掌握了知识,也就发展了能力。他们重视课程和教材的实用性。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虽都有其合理的方面,但都具有片面性。到了20世纪,两个学派对自己的观点都进行了修正,双方的观点逐渐接近。

  当代心理学认为,能力和知识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着。

  区别是,第一,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例如,关于音程、和弦、音阶等的概念和理论属于知识范畴,而听音、辨音、节奏感和曲调感等属于能力范畴。又如,证明几何题时,所用的公理、定理和公式等属于知识范畴。而证题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等属于能力范畴。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地发展的。人的知识在一生中可以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地积累,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能力和知识又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组织得当、方法合理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同时发展着能力。离开了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都不可能得到发展。孔子说过:“多学近乎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必然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在不同程度上发展着自己的智力。例如,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和写作知识,就可能提高写作能力;另一方面,掌握知识又是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的,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一个人的能力影响着他掌握知识的快慢、难易、深浅和巩固程度。智力发展高的学生,掌握知识又多又快;智力发展低的学生,掌握知识时常常有较大的困难。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能力和知识密切联系着,相互促进。

  应该说明,能力是人获得知识的基本条件,个人原有的知识基础、学习动机、性格特征等都影响着人们获得知识的速度、深度和巩固程度。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接地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确定他的能力高低。

  三、能力的种类

  人的能力种类很多,可以从不同的标准对能力进行分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能力按照它的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1、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又称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人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广泛的活动范围,符合多种活动的要求,并保证人们比较容易和有效的掌握知识。

  一般能力和认识活动紧密地联系着。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都是一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体就是通常说的智力。

  2、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是完成有关活动必不可少的能力。一般认为: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绘画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都是特殊能力,一个人可以具有多种特殊能力,但其中有一、二种特殊能力占优势。研究表明:同一种特殊能力,包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各种成分对活动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音乐能力包括音乐感知能力、音乐记忆和想象能力、音乐情感能力和音乐动作能力。这些能力使人们成功地完成音乐活动,但一些人可能音乐情感能力占优势,另一些人可能音乐记忆能力占优势等等,这些要素的不同组合,就构成各种独特的音乐才能。

  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密切地联系着。一般能力是各种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般能力的发展,就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各种活动,特殊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促进一般能力的发展。要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既需要具有一般能力,又需要具有与某种活动有关的特殊能力。在活动中,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

  (二)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能力按照它的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都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3种认知能力:言语信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的能力)认知策略(有意识地调节与监控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能力)。

  2、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指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劳动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体育运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都被认为是操作能力。操作能力是在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又成为顺利地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条件。

  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紧密地联系着。认知能力中必然有操作能力,操作能力中也一定有认知能力。

  3、社交能力:社交能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能力等都被认为是社交能力。在社交能力中包含有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能力按照它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1、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指信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例如,成年人学画、习字时的临摹,儿童模仿父母的说话、表情等等。美国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他指出:通过模仿能使原有的行为巩固或改变;使原来潜伏的行为表现出现;习得新的行为动作。

  2、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在创造能力中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吉乐福特等人认为,分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就代表个人的创造能力。重视分散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并不掩护集中思维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创造思维时,整个过程反复交织着分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一般认为,创造能力包含独特性和有价值性两个基本特征。但对这两个基本特征的看法上有不同的意见。例如,黑菲伦等人认为,创造是提供对整个社会来说独特而有社会意义的活动,人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说有创造能力。罗杰斯等人则认为创造的独特性和有价值性的标准应该是创造者自己,不必上升到社会的高度。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创造能力是在模仿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一般总是先模仿,然后创造,从模仿到创造。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创造是模仿的发展,把能力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是相对的,模仿能力中包含有创造能力的成分,创造能力中包含有模仿能力的成分。这两种能力相互渗透着。

上一页 下一页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